国产车的出路

如果我们不走德系和日系的老路,不用奢侈品这样的概念割韭菜,那么中国的汽车品牌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升利润?

现在我心中的答案一共有3个:科技含量,本土产业链icon,先进管理

1.科技含量

这个就不用多说了,也是大家普遍认知最广泛的一个。

无论是仰望用超强的底盘技术、三电技术去做100多万的车;还是新势力拼命的卷自动驾驶,本质上,都是大幅度提升了汽车行业的科技含量。

然后你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把车卖得更贵。

在中国新能源变革前的十年,汽车行业的科技水平进步也忒低了,就算没有燃油车禁售令,大家开发三大件的速度也是越来越慢。

然后就开始制造优越感卖奢侈品,疯狂割韭菜

思域iconType R都被整成了奢侈品,实在是让人发笑。

2.本土产业链

这点拿空气悬挂来举例子再好不过了——

过去空悬确实只有高端豪华车,大几十万上百万才会标配。

结果随着国产供应链疯狂介入,一套空气悬挂的成本被打到几千块钱。

现在30万的车都标配空悬;甚至明年会出现:大批40万的车装配双腔空悬。

这就是合理的降低成本,从品牌到消费者,实现了双赢。

3.先进管理

这点就要拿卖车来举例:传统的4s店经销模式就是分封式的军阀割据——

品牌只管把车一股脑塞给经销商,从他们身上割肉拿钱;经销商挨了一顿刀子,只会掏刀向更弱者,从消费者身上割下更多的肉。

这个根本矛盾,必然导致经销商跟消费者之间出现剧烈的冲突;也导致整个卖车的流通过程当中,损耗极为严重。

且不说常见的贪污、吃拿卡要,光是层层“安抚”的成本就炸了——

你前一年压库存让经销商死去活来,后一年得让大家多挣点钱吧?

经销商乱搞员工,克扣待遇,那也只能坐看员工对消费者撒气吧?

所以这就是渠道改革的重点,我并不认为新势力的全直营模式一定能成功,但传统的4s店经销模式一定要干掉。

你可以改成更加灵活的大区制度,甚至是强管控的经销商体系——经销商只算投资人,整个店面的运营全部归厂商掌控。

在这一轮改革的过程当中,如果顺利的话,品牌甚至能够直接掏出10%的毛利。

10%!现在很多品牌全年毛利都没这么高呢。

这同样也是品牌和消费者双赢的局面,因为厂商挣的钱并不是从消费者身上割肉割出来的,而是开源节流省出来的,把本来应该挣的钱抢回来了。

而光是一个渠道就能省这么多钱,你放在公司的其他部门呢?

这就是先进管理的重要性了。

落后的管理,只会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,大把分金……一到关键时刻,就做鸟兽散。

除了在公司内部制造资源黑洞,没有什么卵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