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摇?真的能让小鹏冲天? 8月2日,基于阿里云智能计算平台,小鹏汽车在乌兰察布建成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“扶摇”,专用于自动驾驶模型训练。根据小鹏方面公布的数据,“扶摇”算力可达600PFLOPS,将小鹏自动驾驶核心模型的训练速度提升了170倍。 这个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到底有多强?简单的看数据,似乎没有更深刻的印象。根据ISC 2022国际超级计算大会公布的第59届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显示,排名第二的日本“富岳”的算力为442PFLOPS。国内的超算神威·太湖之光排名第六,算力为93PFLOPS,由此可见小鹏的“扶摇”算力还是相当优秀的。 很多鹏友和小伙伴,可能对这种超级计算机在自动驾驶里有什么作用还不是非常的了解,其实这个就如同何小鹏在发布会上所的说的那样: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突破,就意味着数据量越来越大,因而也就需要越来越大的算力对数据进行处理,尤其是训练神经网络模型。 通俗易懂的说,大概有以下几个功能: 1.视觉技术的深度训练。 2.长尾场景的不断学习。 3.高精地图的持续扩展。 首先来聊聊视觉技术的深度训练,要理解这个场景,我们先简单了解下自动驾驶的一些基础,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锚定用视觉作为根本基础,这就决定了要对视觉进行深度训练。比如说,我们的肉眼看到一个苹果,就能够理解这是一个苹果,但是怎么教会计算机呢?计算机看不到苹果,它能看到的只是一个个的像素,计算机把苹果的样子记忆成若干个位置和色彩的固定组合,当计算机再看到这样的固定组合之后,就意识到“这是一个苹果”。 整个学习的过程,就像是孩子学习东西一样,可能一开始只知道红色圆的苹果,后面开始知道绿色苹果,后来知道苹果也可以切成一半,甚至一片片的状态。这些都需要一次次的输入、对比、纠正、完成机器图像认知。为了不断提高准确度,系统会一次次把输出出来的误差进行反向输入,让识别误差率不断缩小,直到进入一个更高的正确范围。 而在日常行车中,摄像头能够看到的东西几乎是包罗万象,每个东西都要依靠视觉技术训练,可以想象这个对计算机训练的算力要求有多高。所以,一个高性能的计算中心是非常重要的,在发布会上,何小鹏也表示,由于有了“扶摇”,过去一周算不完的数据,现在一天就可以搞定。由此可见,在扶摇的加持下,小鹏的视觉识别能力,将有进一步的提升。 其次来说说长尾场景的不断学习。在我们日常驾驶过程中,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长尾场景,也就是通俗意义上说的少见场景,比如高速上有个小松鼠,比如前面卡车上装在了一批“停车”的标志牌……这些场景,对于人类驾驶员来说,是比较容易处理的问题,但是对于计算机来说,可就太难了,毕竟它看到的不是具体的内容,而是一堆无意义的数字代码,所以就不能认识小松鼠,也会错误的把运输中的“停车”当成真正的“停车”标记。 所以,这个时候如果仅仅依靠人工标记基本上是无法完成这个可怕的任务,因为这个涉及到的场景太多了,有了扶摇之后,我们就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自动化标注,并以此训练神经网络模型。在大量训练数据的喂养下,让汽车的识别能力变得“见多识广”、更加聪明,可以识别不同条件状况下的各种长尾场景,实现精确度的不断提升,更形象的说,就有点类似“不停的去做以前做错的题目”。 最后,就是高精地图的扩展。众所周知的是小鹏正在加快速度落地城市NGP的能力,而在目前而言城市NGP还对高精地图有着强依赖,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,城市高精地图不仅仅涉及到的范围广阔,而且对更新时效也要求很高,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进化,小鹏方面曾经表示这个更新的速度甚至需要做到“天”这个级别,这也对超级算力有着巨大的需求,而恰好“扶摇”也满足了这个方面的需求。 在超强算力的支持下,小鹏或可能进行实时测算式的地图绘制,也意味着或将可以迅速地对道路上的变化做出反应。例如,今天某地的道路有交通管制,那么所有的小鹏NGP都会主动绕开这条路线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,还需要被动地等地图供应商的更新。 最后,值得一说的是,超算的这些功能实际上是一个更长期的效果,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够见到成效,但是小鹏的超算让我们看到,当更多产品还在比拼有几个车载激光雷达,用合作的算法来讲故事的时候,小鹏已经提前进入了智能汽车的下半场。 如不智能,何必小鹏?
话题热议